在户外救援、航海作业等需要快速传递视觉信号的场景中,手持烟火信号作为一种便携、高效的应急通信工具,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它通过燃烧产生的鲜明色彩、特定烟雾形态或闪光效果,在复杂环境下实现短距离内的身份识别、求救警示或指令传递,是保障人员安全与任务协同的重要装备。
典型应用场景
户外救援:登山、徒步时迷路或受伤,释放红色烟雾信号可快速被搜救团队定位,配合 GPS 定位设备提升救援效率。
航海作业:船舶遇险时,按国际海上避碰规则(COLREGs)释放红色闪光信号 + 橙色烟雾信号,向附近船只或海岸警卫队发出求救警示。
工业应急:石油、矿山等封闭作业场景中,发生泄漏或人员被困时,释放定向烟雾信号可引导救援人员快速定位,同时避免明火引发爆炸风险。
正确使用流程与注意事项
(一)使用前准备
检查信号装置外观:无外壳破损、无药剂泄漏、密封包装完好,确认生产日期在有效期内。
选择合适使用环境:避开易燃易爆区域(如加油站、森林),远离人群(至少保持 5 米安全距离),避免在密闭空间(如船舱、室内)使用(防止烟雾中毒)。
明确信号含义:提前与接收方约定信号规则(如 “连续释放 2 枚红色烟雾 = 紧急求救”),避免信号误读。
(二)标准操作步骤
以常见的 “手持烟雾信号” 为例:
打开密封包装,取出信号装置,拔掉顶部保险销(部分型号需旋转解锁);
用拇指按下点火按钮(或拉动点火绳),待看到药剂开始燃烧并产生烟雾后,保持手臂伸直,将信号装置举至头顶上方(避免烟雾遮挡视线);
燃烧过程中保持稳定握持,根据需求调整方向(如对准救援车辆、船只方向),直至药剂完全燃烧(不可中途熄灭或丢弃);
使用完毕后,将残留外壳放入专用回收容器(不可随意丢弃,避免环境污染)。
(三)安全警示
禁止儿童操作,使用时需佩戴手套(防止高温外壳烫伤);
若点火失败,不可立即靠近查看或再次点火,需等待 10 分钟后确认无燃烧风险,再按报废流程处理;
海上使用时,需避免信号装置掉入水中(部分型号不具备防水功能),燃烧后防止外壳坠入海洋造成污染;
过期或失效的信号装置需由专业机构回收处理,不可擅自拆解(避免药剂引发爆炸)。